video
【訪談對象】
瓦房店市文化館館長葛莉莉【訪談時間】
2023年03月27日【圖片
【問答
主持人:
各位網友大家好。剛才看到的視頻,是當下瓦房店地區最為活躍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復州鼓樂”。
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習近平總書記2022年12月12日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扎實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系統性保護,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推進文化自信自強。多年來,瓦房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守正為本,堅持不斷創新,為瓦房店地域“非遺”的存續、傳承和保護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今天我們有幸邀請到了瓦房店市文化館館長、瓦房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葛莉莉同志,請她就《加強“非遺”保護和創新,讓“復州鼓樂”不斷傳承》的相關內容,為大家作以詳細的介紹。首先請您通過“復州鼓樂”這個項目來介紹一下瓦房店市“非遺”保護工作的情況。
葛莉莉:
瓦房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成立于2010年,承擔瓦房店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工作。從歷史上看,現在的瓦房店地區,在十九世紀以前的2000多年里,一直被稱為復州,產生和流傳著諸多瑰麗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近年來,瓦房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保護工作,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和進步,取得了喜人成果。目前,已經成功申報了19個大連市級以上的非遺項目。其中有復州皮影戲、復州東北大鼓、復州雙管樂3個國家級項目;復州鼓樂、復州高蹺秧歌、東崗剪紙3個省級項目;還有遼劇、遼南二人轉、復州秧歌小車會、復州傳統老菜技藝等13個大連市級項目。剛才看到的“復州鼓樂”,便是近年來最為活躍且保護傳承成果極為突出的項目之一。在上級部門正確領導和瓦房店市委市政府的關心、重視和支持下,在瓦房店市文化行政主管部門的科學指導和專業協調下,瓦房店市非遺保護中心加大工作力度,不遺余力保護創新,使得“復州鼓樂”擁有了完整的傳承體系、優良的傳承生態,良好的傳承環境和可持續的傳承動力,成為瓦房店地區一張鮮活亮麗的地域文化名片。
主持人:
?瓦房店市這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得到保護和傳承,可見我市非遺保護中心作了大量工作。請您以“復州鼓樂”項目為例,具體談談保護傳承的基礎性工作吧。
葛莉莉:
我首先談一談推進非遺調查,完善記錄體系這方面的工作。截止目前,復州鼓樂傳承譜系調查記錄已經完成,并且逐漸由傳統紙張記錄轉化為電子文檔記錄。一是推進大數據在調查中的應用,通過建立數據庫開展調查登記,提高調查數據采集處理效能。二是妥善保存調查數據、資料,加強調查成果的運用,確保非遺項目數據錄入快、更新快、調取快。三是運用文字、圖像、音頻、視頻等方式,對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和傳統樂曲實施全面記錄,目前“復州鼓樂曲目曲譜、音像記錄”工程正在全面進行當中,年底將完成曲目收錄20首。四是通過現代錄音、錄像技術完成非遺數據的可視化,共享化。五是進一步推進非遺檔案和數據資源的社會利用。
主持人:
我們在做好“非遺”記錄同時,是否會推進創新呢?
葛莉莉:
這就是我們做的第二項工作,堅持守正創新、不斷增強項目生命力。在完整記錄、完善和傳承復州鼓樂傳統曲目的基礎上,我們又結合實際,通過與傳承人交流、引導、研討和合作的方式,開發出了一些具有鮮明民族文化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原創曲目。比如《龍舞豐年》《雜板》《鄉韻》《幸福的嗑嘮不完》等,也有改編曲目,如《山丹丹開花紅艷艷》、《百鳥朝鳳》《籬笆墻的影子》等。這些曲目不但具有傳統非遺項目的風格特色,又融入了具有時代氣息的文化標識,更容易讓廣大群眾接受非遺、了解非遺、喜愛非遺,從而達到激起廣大群眾保護傳承非遺欲望的目的。
主持人:
傳承“非遺”引起了廣大群眾普遍關注,那么我們哪些工作會讓廣大群眾積極參與呢?
葛莉莉:
就是大力開展非遺傳播普及。近些年來,我們非遺保護中心自主開發了系列非遺短片,如3分多鐘的《走進身邊的非遺》,以喜聞樂見的形式,展現非遺魅力,讓更多的人關注非遺、了解非遺、從而喜愛非遺。我們還多次開展線上直播活動,使得非遺的項目更加大眾化、多元化、數字化、網絡化。2022年的9月22號,我們成功開展了《喜迎二十大·鼓樂慶豐收》復州鼓樂作品展線上直播活動。我們頻繁組織非遺傳承隊伍、非遺傳承人參加國內外各類文化活動,比如說2017年的6月,復州鼓樂項目與著名導演張藝謀合作的全新概念演出《對話·寓言2047》,在國家大劇院首演三場。同年8月又在英國愛丁堡藝術節上演。2019年攜手我國著名的笙演奏家、著名的音樂人吳彤老師參加了廣東衛視的《國樂大典》第二季節目的錄制。2021年受邀參加了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農業農村頻道主辦的“首屆全國農民新年音樂會”節目錄制。說到這個我還有一個插曲,當時節目組的導演聯系我們的時候,開始說就是要一個節目,后來又讓我們帶10種家鄉的特產,這個時候我們一下子就激動了,覺得一下子上升到使命感,然后我們馬上聯系分管的領導、市委的領導,把我們瓦房店特產帶到了央視,讓全國人民不僅了解我們的復州鼓樂,還了解了我們瓦房店的農產品。2021年10月,我們根據復州鼓樂音樂元素創作的歌曲《大美的遼南 大美的瓦房店》,受邀在中央廣播電視臺CCTV11頻道的國慶節專題欄目首播,這個欄目叫《云游綠水青山·唱響美麗家園》,我們是在首播的第一場出現,也是我們東北三省唯一的一個出現的城市,并且是唯一的一個縣級市,我們感覺特別的自豪。2022年的7月6號應邀參加了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鄉村大舞臺》豐收節的節目錄制,這個節目叫《豐收集結號》。2022年應邀參加了山東春節聯歡晚會《“吶”些日子》、湖南衛視華人春晚《虎耀中國年》,還有廣東衛視和人民日報聯合拍攝的《春節序曲》等。2023年中央電視臺的元宵晚會,復州鼓樂應邀出演,這一次我們表演的曲目是在《百鳥朝鳳》的基礎上升級版。我們每年還積極開展了“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慶典活動、非遺進校園展示教育活動、非遺進鄉村展演等各類非遺下沉普及推廣活動。
主持人:
保護“非遺”,重在傳承上。這方面我們是怎樣做到的呢?
葛莉莉:
這方面就是多方扶持、內生動力。我們加大了對傳承人支持扶持的力度。通過提供必要的傳承場所、幫助租賃活動場地、 經費資助等方式,支持傳承人開展授徒、傳藝、交流活動,支持傳承人設立非遺傳習所和工作室。同時加強傳承梯隊建設,拓寬人才培養渠道,建設宏大的傳承隊伍。結合復州鼓樂具有音樂性、藝術性和可觀賞性的特點,我們大力支持傳承人從事積極健康的商演、紅白喜事等民俗活動,推動非遺融入人民群眾生產生活,讓人民參與保護傳承,讓保護成果為人民共享。通過培養人民群眾的欣賞水準、增進群眾對非遺項目的普及度和認同感,從而為傳承人群體開發自主收入能力,創造更多創收機會,促進復州鼓樂項目傳承可持續性發展。目前,復州鼓樂傳承人都可以依靠傳承技藝為生活自給自足。我們和傳承人一道,用扎實傳統技藝、農耕文明成果,開發全新文化產業項目,增強其附加值,為“復州鼓樂”等非遺項目,注入源源不斷的生命力。
主持人:
非常感謝葛莉莉主任,讓我們了解了瓦房店市“非遺”保護傳承工作取得的豐富成果,既了解了非遺工作是如何實施的,更了解了非遺保護傳承工作的真諦。最后,讓我們欣賞一個短片《走進身邊的非遺》,結束這期的訪談,下期再見!
版權所有:遼寧省人民政府 | 主辦單位:遼寧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
地址:沈陽市皇姑區北陵大街45-9號 | 郵編:110032 |
![]() |
網站標識碼:2100000037 |
ICP備案序號:遼ICP備05023109號 | 聯系郵箱:mhwz@ln.gov.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