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源流】?遼寧歷史源遠流長??脊虐l現,早在40萬~50萬年以前,遼寧地區已是古人類活動的場所,營口金牛山猿人遺址與北京周口店猿人遺址比駕齊鳴。新石器時代,在這里居住的除漢族的先人外,還有東胡、肅慎等民族的先人。在各民族祖先的共同努力和開發建設下,遼寧形成與“中原古文化”既有內在聯系,又有自己特點的“北方古文化”區系。紅山文化是中國東北地區最著名的一支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咦笠砻晒抛遄灾慰h和建平地區已發現112處紅山文化遺址、34處紅山文化墓地。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保存著距今5500年前的大型祭壇、女神廟、積石冢和金字塔式建筑,代表中國北方地區史前文化的最高水平。夏、商、周時,遼河流域的畜牧業和手工業已有雛形,開始使用青銅器。此后,河北、山東等地居民遷至遼寧,開發遼河流域。這時,鐵器已在農業生產中使用,人口逐漸增多,土地開墾面積不斷擴大。隨著農業生產的發展,牧業、漁業、蠶業都進入了一個繁榮時期。東漢末期,由于各族統治者相互爭奪,形成分裂割據的局面,遼寧為公孫氏占據,高句麗也曾一度稱雄。安史之亂后,松花江流域渤海政權興起,遼寧即為其勢力范圍。后來,契丹吞并渤海,建立遼政權。女真族舉兵抗遼,建立金朝。在金與南宋對峙期間,新興的蒙古族崛起,先后滅金和南宋,建立元朝。此時,遼寧已成為“邊戶數十萬,耕墾千余里”的富庶農業區。冶鐵、絲織、制瓷業也很發達,金礦已有開采,鞍山之北曾設置鐵榷,撫順的煤已供燒制陶瓷之用,鹽業也有發展。明代,在發展農業的基礎上,以冶鐵、制鹽為主的手工業迅速發展。當時本溪已成為全國聞名的三大冶鐵中心。明朝中葉,女真人首領努爾哈赤用武力、懷柔、聯姻等手段征服了東北的各族部落,定都新賓,建立了后金政權,獎勵移民開墾,關內大量移民涌入,耕地面積再度擴大,使遼寧成為當時重要的糧食調出區之一?;侍珮O繼承汗位,改國號為大清,女真族逐步強大,至福臨繼位后,統一中原,建立清王朝,國都由盛京(今沈陽)遷至北京。遼寧因是大清的“發祥地”,劃歸盛京將軍管轄。民國時期,遼寧為奉系軍閥張作霖所轄。1928年12月,張學良“東北易幟”,服從國民政府。鴉片戰爭后,外國勢力開始瓜分中國,俄國首先將遼寧劃為其勢力范圍,而后,日本勢力侵入遼寧。1931年9月18日,駐東北境內的日本關東軍突然炮擊沈陽北大營的東北軍,發動九一八事變,致使東北淪為日本帝國主義的殖民地,并策劃建立了偽滿洲國。在日本帝國主義的掠奪下,遼寧的自然資源遭到嚴重破壞。日本軍國主義的野蠻侵略,激起中國人民的奮勇抵抗。九一八事變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并揭開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抗戰勝利。解放戰爭期間,東北野戰軍發動著名的遼沈戰役,歷時52天,殲滅國民黨軍47萬人,取得東北全境解放的重大勝利,并為全國解放奠定基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遼寧作為中國建立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中的重要一環,逐步成長為重工業基地。
【建制沿革】?遼寧地區有明確文字記載的地方行政機構設置,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公元前3世紀,燕國在遼河流域置遼東、遼西郡,郡下設縣,分別以郡守、縣令為行政長官,兼掌軍事、民政,負責守衛和治理所轄地區,開創遼寧地區郡縣制行政建置的先河。此后,歷代王朝均設官置署,對遼寧地區行使控制、管轄之權。元至元元年(1264)置遼陽行省,為遼寧地區設省之始。省治設于遼陽路,下領7路、1府、12州、10屬縣,轄境西與嶺北行省、中書省相毗鄰,北至外興安嶺,東北達鄂霍次克海和庫頁島,東臨日本海。這是遼寧地方行政歷史上第一次以“省”冠名。明代廢遼陽行省,改置遼東都指揮使司,轄境初為東北全境,永樂九年(1411)設奴兒干都指揮使司后,縮為東北南部地區,“東至鴨綠江,西至山海關,南至旅順口,北至開原”。都司體制以軍事機構兼掌民政,其職能仍類似于行省,基本是元代行省制度的繼續,只是強化了軍事職能。清入關后,盛京為陪都,以駐防將軍即軍政長官制度代替內地的行省制度,設盛京將軍為鎮守留都的最高軍政長官,置盛京五部、駐防八旗等旗署衙門統管八旗軍民事務,另逐步設置奉天府等府、廳、州、縣民署衙門,以管理未入旗籍的民人事務。光緒元年(1875),清廷命盛京將軍兼管奉天府尹事務;光緒三十一年(1905),裁撤盛京五部侍郎,五部事務統歸盛京將軍管轄,集軍政、旗民事務大權于將軍一身。光緒三十三年(1907),清廷對東北官制施行重大改革,裁將軍,撤旗署,設立奉天行省。奉天地方行政分為省、道、府(直隸廳、州)、縣(散廳、屬州)等級。東三省總督為總理三省軍、政、旗務最高長官,奉天省巡撫為一省最高長官。辛亥革命后,奉天省實行省、道、縣三級行政。省行政長官先后稱都督(兼掌軍民兩政)、民政長、巡按使、省長。1928年東北易幟,服從南京國民政府后,奉天省改行省、縣二級行政。翌年3月1日,奉南京國民政府令,奉天省改稱遼寧省,奉天省政府隨之改稱遼寧省政府。1945年日本投降后,國民政府行政院成立軍事委員會委員會長東北行營,下設政治委員會、經濟委員會,分別辦理東北地區行政、經濟事宜。1946年8月22日,東北行營改稱國民政府主席東北行轅。1947年11月1日,東北行轅政治、經濟委員會合并組成東北行轅政務委員會,代表行政院處理東北政務,下轄九省二市,對行政院所屬部(會、局)設在東北的行政或事業機關給予指導、監督。1945年10—11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遼寧、遼北、安東3省民主政府相繼成立。1948年11月2日,東北全境解放,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民主政府對遼寧全境行使行政管轄權。1949年4月,東北行政委員會決定重新調整東北全區行政建制,遼寧境內設置遼東省、遼西省和沈陽、撫順、鞍山、本溪4個東北行政區直轄市,以及旅大行政公署。1954年6月,遼東、遼西兩省建制撤銷,合并為遼寧省。同年8月,遼寧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全省轄沈陽、旅大、鞍山、撫順、本溪、安東、錦州、阜新、營口、遼陽10個市。1984年設立盤錦市,鐵嶺、朝陽改為省轄市,再次實行市管縣體制。1989年錦西升為省轄市,1994年更名為葫蘆島市。截至2019年,遼寧省省轄市14個,未變化。
版權所有:遼寧省人民政府 | 主辦單位:遼寧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
地址:沈陽市皇姑區北陵大街45-9號 | 郵編:110032 |
![]() |
網站標識碼:2100000037 |
ICP備案序號:遼ICP備05023109號 | 聯系郵箱:mhwz@ln.gov.cn |